top of page

寂寞是怎樣煉成的

  不知道你會否也有以下經歷:在臨睡前,腦袋不斷閃過思維的碎片,想著剛剛電影裡的劇情哪個環節穿幫了、想著明天工作的流程如何最有效率、想著自己小說裡的設定能否吸引讀者……然後久久不能入眠。如果你經常有上述情況,除了表示你是一位喜歡思考的人,可能還代表著你不擅長處理寂寞

  我們從寂靜誕生,在喧鬧的世界成長,自有知覺的一刻起,身邊便圍繞不同的事物。賦予色彩的離光、斑駁有序的物音、與地球最大族群間的互動,我們幾乎沒有片刻能寧靜下來。也許是習慣了這般熱鬧的世界,當我們閉眼等待入睡時,我們仍在努力地,不自覺地維持與世界的連接,不願從人境中抽身。就像是狂歡之後的落幕感,一旦圍繞著自己的事物隱去,不少人便會感到空虛,於是便全力運轉腦袋,營造出畫面和聲音,好讓自己不會「獨自」處於寂寞之下。

 

  但不能獨處的人,無法很好地聆聽自己的心聲。

  當我們受外部事物吸引注意力時,意志不期然被分散,自己的聲音便容易隱沒在感官的激刺當中。這心聲可以單純地是「早餐吃炒蛋還是煎蛋好」的選擇問題,也可以是「我喜歡她嗎」的感情問題,當然也可以是「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」的哲學討論。但無論是想了解自己對事物最真摯的想法,或是心底裡最純粹的渴求,一段使我們暫時脫離這喧鬧世界,可靜靜地、不受打擾地發呆的寶貴時光,是必不可缺的。

  這種內在的觀照有很多名稱:禪修、坐忘、默禱、慎獨……說得通俗點就是「自我反省」。所以,請仔細想想,自己為何會在獨處時思緒紛雜。究竟,是有難以忘懷的傷痛從中作梗?因為無法承受獨處時的空虛?還是恐懼未知的生活壓力?如果你能夠理順以上的情緒,那麼獨處於你而言,不再是寂寞,而將會是難得的寧靜,是智慧湧現的最好時機。

  需知道,很多的靈感都是在寧靜裡成就的,而寂寞,伴隨著的就是自我定位(Self-Construal)的逐步完善。

 

一Click讚好,是對我的一點支持

原創文字作品分享 ➩ 讚好 筆言

我的IG ➩ 筆言IG

我的痞客邦 ➩ 筆言痞客邦

回到首頁


Related Posts

See All

《你做好了生涯規劃嗎?》—自殺卻成了年青人的出路之一

這故事是來自一個香港的悲劇。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——蔡若蓮之長子,前早跳樓自殺身亡。 香港青少年的自殺率一直高企,更有2015-2017香港學生連續自殺的事件記錄*。 而在自殺案出現之後,往往教育局只說「學生沒有好生涯規劃」一詞,反將責任推搪到學生身上。 所以到底這個社會在發生什麼事?生命的價值到底是被誰所抹發了?是什麼將香港人(尤其是青年)逼上末 路? 在這個故事,我是蔡若蓮之長子,我希望我的死,

你好,我叫筆言
我喜歡寫...
我的過去...
你可以看看我的...
  • Facebook Basic Black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bottom of page